第137章 烟笋烧牛腩 (2 / 2)
凤鸣书屋mfshuwu.com
舅甥两人刚推了柴堆,现在又玩起了搭“积木”,还是满脸笑容,看着十分开心。
蒙武心里更郁闷了。
这算惩罚?
算了,不然他还能怎样?真的揍朱襄?他也不敢揍下去啊。
这时候蒙武突然心中明白了一件事。
为何朱襄每次都会用夸张的姿态逃跑,尽力跑到他们揍不到的地方?
朱襄心里肯定明白,他就算站在原地,友人也不可能真的对他如何。
蒙武看向李牧。
李牧道:“怎么?”
蒙武压低声音道:“朱襄知道我们不会揍他还故意逃跑,是给我们一个面子?”
李牧道:“你才知道?”
蒙武揉了揉鼻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胸中郁气这才彻底消失了。
朱襄带着嬴小政堆好柴堆,蒙武到底还是舍不得把整齐的柴堆推倒,说这样就算了。
不过朱襄很快就把最底下一根柴抽出来,然后柴堆轰然倒塌,并得意洋洋炫耀自己“精妙”的搭积木技巧。
蒙武:“……”
算了,为这种破事生一次气就够了。
他今天要大吃一顿!
李牧也加入了做饭的队伍。
他负责切割牛肉,一身庖丁解牛的功夫,看得朱襄眼皮子直跳,不敢问李牧是怎么练出来的。
其实如果他问了,可能就不害怕了。因为李牧是在雁门郡给兵卒们分牛肉时练出来的。
“烟笋的味道真好闻。”嬴小政吸了吸鼻子,“烟笋可以直接用来当零嘴吗?”
朱襄失笑。他家政儿还真是对吃十分执着啊。
“可以,不过不好咀嚼,所以一般用来当配菜。”朱襄道,“不过可以煮一些鲜笋,凉拌了给你当零嘴吃。”
嬴小政道:“就这么说定了!舅父啊,你回去后,千万别让舅母再下厨了。”
朱襄道:“你舅母厨艺不错,只是身体不好,不能长时间待在厨房里,会胸闷气短。她给你做菜,你应该感谢她。”
嬴小政一脸委屈:“我知道啊,我感谢啊。但舅母特别听扁鹊的话,扁鹊说怎么吃最有营养最为健康,舅母就怎么做。但营养健康真的不好吃!”
什么少油少盐水煮为主,能好吃吗?能吗!
我还年轻,我要吃重油重盐重糖的不健康食物!
朱襄笑道:“好,舅父回去后就劝劝她。当母亲的就这样,会对孩子过度关心。”
嬴小政虽然语气仍旧很委屈,脸上倒是带着得意的笑容:“我知道。”舅母最爱我!
“李牧,你怎么来吴郡了?”朱襄给李牧倒了一杯杂果酿造的微酸的酒。
李牧道:“来抓你和政儿回吴郡做事。”
朱襄:“……”
他转头对嬴小政道:“政儿,你将来别让李牧当相国。他若是当相国,你就别想喘口气了。”
嬴小政板着脸严肃点头:“舅父说得对,我让蔺伯父当相国!”
蒙武脸往旁边一侧,掩着嘴:“噗,咳咳咳咳。”
李牧道:“待天下统一,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让蔺礼当相国并无不可。他应该是最适合让天下休养生息的相国。”
朱襄和嬴小政对视一眼。
朱襄:李牧真无趣。
嬴小政:对呀对呀。
他们俩在开玩笑,李牧在一本正经地回答,真无趣。
蒙武观察着这一幕,若有所思。
他悟了!
要怎么从朱襄和嬴小政那可怕的玩笑中解脱?那就板着脸把玩笑当真。
不过自己有李牧这么好的定力,能在朱襄的玩笑攻击中巍然不动吗?蒙武有点不自信。
好吧,很不自信。
蒙武在心里叹了口气。所以有的人能出将入相,有的人就只能当副将当郡守。
不过抱大腿的滋味真不错,他还是适合现在的生活。出将入相什么的,让两个儿子去吧。儿孙自有儿孙福,他相信儿子们。
竹笋确实是猪肉牛肉鸡肉的最佳伴侣——如果有鱼肉,或许也很合适。总之竹笋加荤腥真是永远最不出错的吃法。
嬴小政用烟笋烧牛腩的汤汁浇饭,连炫三大碗白米饭下去,看得李牧和蒙武夸赞不已,说嬴小政这种饭量可以当武将。
朱襄只有一种想法,政儿真是把“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句谚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政儿这食量,将来至少一米八。
朱襄本来想在南郡多待一阵子,顺带看看南郡田地的情况。
但李牧都亲自来逮他了,他只能跟着李牧回吴郡,一路上不断抱怨李牧是“监工”。
李牧抱着长剑站在船头吹风,把朱襄的话当耳边风。
嬴小政坐在船的一侧,卷着裤脚,将一双赤脚放入水中,高唱楚辞。
来了楚地这么久,嬴小政耳边都习惯楚辞曲调,跟后世听了洗脑歌曲一样,不经意就唱了出来。
嬴小政的楚语不是很标准,朱襄听了许久,才听出嬴小政唱的大约是屈原遇到渔夫隐士,写的江水浊江水清的那几句。
不过屈原对渔夫隐士的话持以否定,并不赞同那“随波逐流”的态度。不知道政儿会如何。
大概率也是否定吧。政儿是个很倔强的人。
朱襄想了想,也想高歌一曲。
他从行李中拿出琴,盘腿坐在船头,以李白的《上李邕》逗弄嬴小政。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朱襄此次带来了许多鲁儒南下,他们在其他船上,随着江水忐忑不安地向吴郡驶去。
路上,他们有意与朱襄交流,但见朱襄忙于庶务,便不好打扰。
到了南郡之后,他们远远见到来迎接朱襄的公子政,又想与这位颇具才名的年轻小公子交流,但身份也不允许他们上前。
到朱襄和公子政拜访南郡郡守蒙武,他们就更不能去了,只是被安排在另一处别馆。
现在见朱襄拿出琴,他们都整理衣冠,想要观摩这位天下大贤的气度究竟如何。
琴是君子必修之艺。以琴修身养性言智,是所有儒家君子都会做的事。所以有的人言,听君一曲琴音,就能闻弦知雅意。
朱襄公的琴音一定是世间极雅吧?
待朱襄一展歌喉后,他们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朱襄的琴弹得不错,歌也没唱跑调,就是这诗,不合任何韵律,就像是民间渔夫在江上喊号子似的。
朱襄公难道不学《诗》吗?
不仅这诗完全没有韵律可言,其内容也引人发笑。就像是一少年郎被人嘲笑后赌气似的,居然还敢扯上孔子,真是让人连连摇头。
可唱这首诗的是朱襄公,众人便只是遗憾地叹叹气,没有多想,只因为朱襄公随口唱了两句,说不准从别人那里听来的。
不知道朱襄公什么时候才会展现出学识气度,让我等好好观摩学习。鲁儒们遗憾地想。
李牧和嬴小政看着朱襄,眼睛却有些发亮。
特别是嬴小政,一脚踹起的水花都大了许多。
“朱襄,你这诗虽然不合韵律,内容倒是不错。”李牧道。
不合韵律,内容倒是不错。
哈哈哈哈哈!朱襄大笑不已。
诗仙李白传世佳作,后世几乎所有中二少年的座右铭,在这个时代得到的最高评价,大概也就是这个了。
不过友人和外甥还是能接受一二自己喜欢的诗歌,让朱襄不至于大笑之后,太过寂寞。
“是啊,内容不错。”朱襄道,“政儿,如何?”
嬴小政道:“送给我的?”
朱襄道:“当然,我们这些人中,还有谁年少?”
嬴小政道:“舅父和老师也不老。”
他品了品,道:“大鹏飞上天空能直上云霄,落入海中会化为大鲲击碎海浪,这是说的庄子的《逍遥游》?”
朱襄点头。
嬴小政笑道:“若是被蔺伯父听到,定是会说舅父是他弟子了。”
“他向来无耻。”朱襄道,“将政儿比作鲲鹏,如何?”
“善!”嬴小政又踢了一脚水,仿佛在模仿大鲲击碎浪花似的,“不过舅父这诗中有一句说错了。”
他得意洋洋:“我虽年少,无人可轻!”
朱襄和李牧都不由大笑,异口同声道:“所言极是!”
在几人的笑声中,他们回到了吴郡。
……
鲁儒到了吴郡之后仍旧没有机会与朱襄切磋学问。
夏收夏种是一年二熟制中最重要的环节,朱襄哪有空与他们切磋学问?
朱襄看着这略高的气温,琢磨着今年能不能在晚稻后再种一季冬小麦。
吴郡在后世只能一年两熟,如今东瓯所在的温州沿海平原倒是可以做到一年三熟。但现在气温偏高,吴郡说不定也能一年三熟。
朱襄决定先在官田和自家田地上试试,若可行,就推广下去。
只是刚熟悉一年耕种两次的吴郡农人,又要一年耕种收获三次了,不知道会不会抱怨。
楚越人一向散漫,朱襄鞭策他们一年耕种收获两次他们都怨声载道,再多一次忙碌,冬季都不得闲,不知道会不会激起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