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徘徊 (2 / 2)
凤鸣书屋mfshuwu.com
玉莲低头看着自己被抓住的手,轻声应了一声:“嗯?”
郭绍沉吟片刻,却是仔细摸着她手心上留下的茧,轻声道:“点点滴滴才是真。”
玉莲抿了抿朱唇,低头不语。
郭绍站了起来,说道:“我再做点事,晚上玉莲侍寝。”
玉莲小声道:“陛下身体要紧。”
郭绍笑了一声,走出卧房去了。
他继续翻阅诸大臣呈献的方略,对付辽国的各种办法都有。虽然朝廷国策已经开始调整,暂时放弃北伐,但是北伐仍旧是远略的重事。
这些日子他也在不断思虑这事儿。心境的浮躁动荡只是暂时的,现在他又渐渐沉静下来。
有时候,世事确实就只是个圆。转了一大圈还是会回到原点。
郭绍重新捡起了去年的想法:与辽国的角逐,拼的还是武力强弱;而武力要通过国力来转化。
当时他记得自己把这个想法笔记下来了的,但是他记的册子实在太多,而且潦草。现在他不愿意再去存档房翻找,凭着记忆重新构思了一遍。
大周拥有大量的人口、耕地、物资。现在占领了蜀国、南唐这两大国之后,总体国力应该超过了拥有渤海、辽东、幽云的辽国。
但是武力还有劣势。大周能战的兵力数都数得过来,十几万禁军战力较强,加上野战不太强的南唐降兵感德军、蜀地剑南军、河东军,以及一些藩镇剩下的兵力。而且大部分是步兵。
辽国有大量的骑兵和容易成为骑兵的牧民。
汉朝对付匈奴的军事办法,是大量养马扩充骑兵……当时没马镫。
郭绍觉得完全照搬汉朝转化武力的法子比较艰难,此时的中原可能也没有汉武帝时期的凝聚力,不一定经得起长达数十年的折腾。
借助弩、火器,把人口和国力转化为兵力,是最快速的办法。
因为使用弩和火器,几乎不需要太长时间的训练。一群壮丁,半个月就能学会用这种兵器;几个月就能成军。其中,弩的成本高,但射程远得多,弩兵更有战斗力;此时的火铳,杀伤披甲敌兵的距离只有二三十步,射程太近,但是青铜铳比制造弩便宜得多。
一群拿着弩和火器,披着盔甲的士卒,哪怕不是精锐,也颇有战斗力。至于步兵怎么打骑兵,就是战术问题……只要数量足够多。
这条路是否走得通,郭绍现在也不确定。否则他也不会发动今年初的北伐。
一整套思路很快在郭绍脑海中成型,他忙提起毛笔,将一些设想写下来。
……
次日一早,郭绍在议事殿向诸文武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其一,到西北征用一批战马扩充禁军骑兵马匹。其二,发动对南汉国的战争。
征伐南汉国,郭绍的想法是不必从北方远道调动大军。而是让各地征募青壮,在江南新建大营,以新军征伐南汉国。
众臣听罢都很纳闷,但没人立刻提出反对的意见。毕竟是皇帝亲自主张,并非大臣进言。
只不过,陆续还是有人颇有微词。南汉国没什么能战的军队,打这么个国家,还要重新组建训练军队,耗费的时间太长;另外南汉国虽然若,全靠一帮民夫凑成的人马,要灭国也有难度。
郭绍寻思,那么大的国策,从造兵器到调动物资、民力,需要整个朝廷参与,无法对大臣保密。在场都是中枢大臣,他便开口说道:“南汉国不足为患,对其发动战争,主要目标不是灭国收复土地;而是练兵。”
众人听罢都几乎屏住了呼吸。
郭绍正色道:“北伐需要更多的兵力,光靠募兵(职业兵)国库负担沉重,且兵力不足。我想试试恢复唐朝的府兵制,通过各州补充兵员。这些府兵以装备弩、火器为主的步兵。
先建立一个大营,加以训练装备,然后南下进攻南汉国,一则可以试验府兵战力;二则也是练兵。得到精兵的最好道路,就是打过仗,经常打仗。”
大臣们听罢一时间议论纷纷,毕竟是牵涉到改变兵制、惊动各地的大事,人们也有一些疑虑和劝诫,主要是会给百姓增大负担,要防着民变和起义。
有人劝诫,郭绍也不发火,说道:“朕刚思虑的方略,定有欠完善之处,诸位若有主张,此后可以上书言事。”
众人便一起拜道:“臣等遵旨。”
郭绍对这个方略充满了期待,目前觉得是找到的新道路。只要过阵子得到文武群臣的支持,就可以尝试去办……皇帝虽乾坤独断,但执行诸事还得依靠各衙门;若是太多人心里不支持,实行起来也不会很顺利。所以郭绍还是希望众大臣能真正赞成他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