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书屋mfshuwu.com

时至今日,以林为民在国内文坛的地位和名气,作品研讨会这种形式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近些年来,林为民的作品也从来没有搞过这种东西。

但对于大部分作家来说,作品研讨会的举办还是有一定必要的,至少能给作品提升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距离《最后一个匈奴》上半部发表已经过去了四五个月时间,如今终于召开了作品研讨会,也算是完成了高剑群的一桩心事。

在发表后的这段时间里,《最后一个匈奴》的口碑逐渐发酵,已经在国内文学界和读者群体当中引发了极大的讨论,被很多人誉为“继《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后,陕西文坛向当代文坛输出的又一部杰作”。

有着好口碑,又没有特别大的争议点,《最后一个匈奴》的作品研讨会一片花团锦簇,团结和谐。

研讨会结束,还有招待宴,这是惯例。

今天来的陕西作家来的不少,除了高剑群的面子,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国文社。

最近贾平娃的《废都》因为入选了布老虎丛书,在国内图书市场上大杀四方,这可是活生生的例子。

大家犹记得去年国文社举办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林为民言之凿凿的对贾平娃发出邀请,结果今年人家的作品就大卖了。

这事,有点邪乎啊!

今天的研讨会,恰好贾平娃也在场,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差点抢走了高剑群的风头。

他这次来燕京除了出席高剑群的作品研讨会,主要目的是为了签售会。

布老虎丛书第一批三部小说上市一个月,销量惊人,趁着如此火热的势头,国文社自然要再接再厉。

这个月立刻就把签售会安排上了,而且不只是燕京这一座城市。

沪上、津门、广州、鹏城,都要走一圈。

晚上的宴会上,林为民笑着问韩晓慧:“韩记者,今天参加《最后一个匈奴》的研讨会,感受如何?”

韩晓慧笑呵呵的把《最后一个匈奴》和作者高剑群一顿夸,花花轿子众人抬嘛。

林为民顺势说道:“那你可得多替我们这几位陕西文坛的‘东征虎将’多宣传宣传。”

贺振邦哈哈笑道:“为民,你对陕西这帮作家可是关爱有加啊!”

韩晓慧道:“林总编应该是爱屋及乌。我记得陆遥的《平凡的世界》和程忠实的《白鹿原》就是在您主持《当代》的时候发表的吧?”

被韩晓慧挠到了得意之处,林为民心中高兴,面上波澜不惊。

“都是机缘巧合。说起来,我跟陕西作家的缘分还真是不浅。”

他感叹了一声,细数道:“陆遥、程忠实、贾平娃、高剑群,哎呦,数一数都快赶上五虎将了。”

贺启智接茬说道:“算上京扶的《八里情仇》,可不就是五虎上将吗?”

林为民摆摆手,说道:“《八里情仇》还没发呢,不能算。”

“《八里情仇》质量不俗,放在这里绝对没问题。”

两人一唱一和,立刻引发了在场众人的兴趣。

大家都听的出来,两人讨论的很显然是作品质量和影响力,他们提到的前四部作品都已经出版或者发表。

尤其是已经出版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废都》三部作品,无论是从销量还是从影响力方面,都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佼佼者。

《最后一个匈奴》现在上下部发表完毕,质量同样不俗,如果京扶的《八里情仇》真如林为民和贺启智所谈的那样,这恐怕还真就是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

“哈哈哈!‘陕西文坛东征五虎上将’这个提法好,陕西真是人才辈出啊!”贺振邦朗声说道。

韩晓慧也跟着说道:“回去的文章标题有了,就叫《陕军东征》。”

林为民爽快的举起一杯酒,“韩记者这个标题起的好,当浮一大白!”

众人共同举杯。

两天后,一篇标题为《陕军东征》的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第二版头条之上。

“1988年,陆遥用三册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震动了中国文坛。1990年,程忠实六年磨一剑,带给中国文坛一部《白鹿原》。

三年之后,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原因,陕西文坛几位实力作家的作品在1993年春天的这个时间点,齐齐汇聚在了燕京。

贾平娃的《废都》、高剑群的《最后一个匈奴》、京夫的《八里情仇》。这三部长篇,据说一部比一部分量重,都有雄心问鼎中国长篇小说创作最高奖雁冰文学奖。

巧合的是,这五部作品都发表、出版于国民文学出版社。

这一次三位陕西作家的力作登陆燕京,震动了燕京文坛,被首都评论界称为‘陕军东征’。

陆遥、程忠实、贾平娃、高剑群、京扶等五人也因此被称为‘陕西文坛五虎上将’……”

《陕军东征》这篇文章并不长,仅有不到两千字,先是抛出了“陕军东征”和“陕西文坛五虎上将”这两个概念,然后又着重介绍了《废都》《最后一个匈奴》和《八里情仇》这几部长篇小说和创作内幕。

因为是发表在《光明日报》这个国家级媒体上,而且还是二版头条,《陕军东征》发表之后,立刻在燕京文学界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紧跟着,数日之后,《文艺报》也跟进做出了相关报道。

然后便是国内各地的地方媒体陆续报道,尤其是SX省内的多家报纸,对自己人在燕京引起的这一场舆论狂潮进行不遗余力的报道。

1993年的春天,伴随着《废都》的热卖,“陕军东征”这个文化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国文坛。

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之内,“陕军东征”和“陕西文坛五虎上将”这两个概念不仅响彻中国文坛,也成为了国内无数文学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这一波媒体的大规模报道潮之中,国文社顺势出版了高剑群的《最后一个匈奴》,首印十万册,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便销售一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