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2 / 2)
凤鸣书屋mfshuwu.com
当初灌江府开关市算是形势所迫,之后被纪炀料理得清清楚楚,才有长久的关市权。
眼看贸易如此火热,其他边关地方怎么能不心动。
但这些信看就看过了,纪炀绝对不会贸然去开关市,更不会说动新皇徐九祥去开。
或者说,若先皇还在,那倒是可以斟酌。
如今的徐九祥,绝对掌控不了四处的关市口子。
开关市,并非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若自己实力相当,那对方才会跟你正常交易。
倘若对方看你很孱弱,而你又有对方想要的东西,那怎么办?
肯定直接打你一顿,再把东西抢走,久而久之胃口更大。
徐九祥或许已经熟悉汴京的事情,但绝对不熟悉边关事务。
陆地上防线有多长,海岸线又有多深,全都是问题。
反正现在,绝对不行。
这也回到纪炀在灌江府时的问题。
一个国家全都依靠最高位的德行能力,绝对不行。
强势的先皇可以成为中兴之主,突然换个皇帝,那则要考量一番。
纪炀停了停手头育苗的活。
面对那么多边关的请求,他可以忍得住,其他人呢?
灌江府古博城的利润巨大,所有人都看在眼里,难免有利欲熏心的人心动。
还是回到上个问题。
若先皇在的时候,他们敢提出这个问题吗。
明眼人都知道,四处的边关还在依靠古博城关市税来重整军备,至少要个两三年的恢复时间。
特别是北面的屯青崖,那地方比古博城还要苦,重整那边的兵士很需要时间。
如果先皇还在,他们肯定会过几年再提。
可换了现在的皇帝,难免会有想法。
新皇登基,文臣还好,各方将领可还没熟悉呢。
这个时候贸然开关市?
纪炀无奈看向那沓书信。
汴京内部的争斗算是停了,外面的小心思又起来。
这些书信,就是小心思的证明。
外面的文武大臣,同样在试探新皇。
想着趁皇上年幼,多忽悠几次,总会能成。
果然,第二日早朝,就有三个边关请求开关市,话也说得非常好听。
“有灌江府古博城的先例在,我们益宁府绝对也能成。”
“关外需要货物,早早提出想要互市,可我们为了安全起见一直紧闭国门。如今看来古博城那边可行,想必这边也是可行的。”
“皇上,想那古博城一个关市,每年便有百万关市税,若这些关口都开了,岂不是能赚得很多?您还想减免田税,岂不是正好以此来减免?”
徐九祥心里犹豫,他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他目光下意识掠过金家,只盯着纪炀看。
纪炀扫视一圈,记下怂恿开关市的大臣名字,上前拱手道:“皇上,关市的事,还请慎重。”
纪炀有些想笑,用他跟吴将军等人在边关搏杀出来的稳定关市,来跟他们那些关口比?
自己开关市的时候,都是重整了军马,还把整个太新县都变成兵马的大后方,这才开了关市。
当时更是小心谨慎,不让外人进入。
他们?
他们这些人为了赚钱,只怕没那么小心吧。
这次的对手,不再是汴京城内的人,而是边关的文武大臣们。
一个灌江府都让人头疼。
这好几个类似灌江府的地方凑一块了。
可纪炀是头一个开关市的,他来反驳,后面人自然有话要说:“纪大人,您开了关市,名声政绩全都有了,没必要断我们的路吧?”
“对啊纪大人,关市若是不好,那古博城为什么开?”
换了旁人,听到这话肯定哑口无言了。
纪炀反讥道:“既如此,古博城也别开了,你看行吗?”
古博城关市别开了,反正如今灌江府那边屯兵足够,关外的人买不到东西也不敢攻打。
他敢提议关闭关市,其他人敢同意吗。
原本在看戏的户部兵部工部三个尚书立刻睁大眼。
不行!
绝对不行!
你打架,不要连累我们啊。
纪炀心里嘀咕。
他最近是在种庄稼,但不代表他真的不会说话了。
真当他是软柿子啊。
纪炀这一句话,让早朝众人瞬间回忆起他舌战群臣的画面。
上次他在朝堂上反击对手的时候,那国子监主簿已经辞官了。
算了。
招惹纪炀,还是算了吧。
纪炀看看大家,摊手道:“还有话要说吗?”
“谁还想贸然开关市?”
众人齐齐止声。
等纪炀看向徐九祥的时候,少年皇上一脸崇拜,他怎么想不到这种损人的法子啊。
不过皇上脸上还透着疑惑。
关市的事,他也觉得要紧,却不知晓为什么不能开。
见此,纪炀心里叹气,看来下朝之后不能去看他的苗苗们了。
应该去勤政殿,给皇上恶补一下内里知识才行。
他这段时间除早朝外并不进宫,但不代表不知道内里情况。
金家确实不错,毕竟是皇上千挑万选出来的世家。
同时,他们还有世家通有的,阶级分明的毛病。
在他们眼中,皇权至高无上,下面是亲戚,然后是臣子,再接着庶民,商人等等。
这里不说他们或对或错,从出生以来便接受这样的想法,只能说时代局限了他们。
这也证明,他们会忠于皇上,忠于徐家江山。
同时恪守亲戚,臣子的本分,不会轻易指出皇上的错处,甚至会去维护错处。
更不敢以下犯上分析内里缘故,毕竟稍有不慎,就是指责先皇对政务处置有问题。
所以有些话,就该他这个“大逆不道”的人来说。
算了算了。
看来这事还是躲不过去。
下了早朝后的纪炀,被林大学士拍拍肩膀送到勤政殿。
再回家的时候,已经可以去接他娘子下班一起回去了。
几个边关齐齐请求开关市的事,被纪炀直接按下,更跟皇上长谈一番,连金家都不能入内。
这次之后,纪炀依旧天天去皇庄种庄稼,可再试图小看的人再也没了声音。
人家是不往皇上身边凑。
但不代表人家不得圣宠啊!
有些人就算不去巴结,照样是皇上的肱股之臣!你们还没看明白吗。
外面人还在分析纪炀的地位,纪炀则看着新一茬的育苗两眼放光。
这是,成了吗?
他们终于找出合适的良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