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各怀鬼胎 (1 / 2)
凤鸣书屋mfshuwu.com
“发行建设国债?”武英殿内,当朱高煦提出这个话题,殿内群臣心思便渐渐活跃起来。
“陛下,不知此次国债发行数量与利息如何?”
杨荣率先作揖开口,群臣也纷纷投来目光。
面对他们的目光,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开口道:
“国库虽然充盈,足够修建当下的漠北、江南、湖广、西北等铁路,可朝廷依旧有许多工程待建。”
“如当下,大明朝二百七十八府,其中中洲各个布政司有二百五十三府,但这二百五十三府中大部分的官道依旧是夯土路,只有少量属于水泥路。”
“二百五十三府都如此,那下面的州县还用多说吗?”
“工部这边此前算过,当今天下各府州县若是皆修通水泥路,里程最少六十万里。”
“以当下水泥之产量,每年竣修一万五千里不成问题,此外还能修葺修建许许多多河道水渠。”
“此外,当下大明一千九百余县,许多城池依旧是旧式的营造方式,故此排水常容易出现问题,卫生也不必多说。”
“就铁路而言,许多地方的铁路较少,运输不方便,例如山东鲁西至登莱,江西与浙江、福建,广西与广东等等。”
“另外,当下混凝土的强度几次提高,工部有没有重新考察过西南铁路的建设标准是否达到,还需要多久能达到?”
“这些工程,都是朝廷对百姓的利民工程,此外还有海上的防浪堤等等……”
朱高煦提及了江南,这让杨士奇几人颇为心动。
东南沿海最容易遭受海浪冲刷,海水倒灌等灾害,而自从大明朝开始依照朱高煦的吩咐用混凝土浇筑防浪堤,效果不可谓不显著。
正如朱高煦所言,这些工程都是利民工程,也是一项项政绩和一项项可以向家乡炫耀的谈资。
更别提这么多的工程,又能给当地带来多少利益了。
“正因如此,朕准备新发五千万贯国债,年利息3%,年限十年。”
朱高煦公布了他准备发行的国债数量与时间和利息,这让众人面面相觑。
“陛下,五千万贯国债十年利息3%,也就说朝廷十年后需要连本带利还六千五百万贯,且朝廷当下并不缺钱粮,这完全是得不偿失啊。”
夏原吉率先出来阻拦,户部尚书的郭资也面露难色。
以大明现在的情况,漠北铁路和西北铁路、辽东铁路竣工后就能达到收支平衡,而这个时间也就一两年了。
再往后就是不断盈利,每隔两年就能修建一条大铁路,实在没有必要那么着急。
站在正常角度看确实是这样,不过朱高煦所站的角度可不是这样。
五千万年利息3%的十年国债,这投资回报率可比土地多出太多太多了,故此一定能吸引到足够多的资金购买。
十年的时间,足够朱高煦进行第二次天下京察了。
届时这五千万贯的国债别说利息,就连本金都不用偿还。
当然,百姓购买的还是需要走正常流程连本带利偿还的,但百姓又有多少人能拿多少钱买国债呢?
就大明当下五百六十万百姓连百贯储蓄都没有的局面,五千万贯国债恐怕还没到他们手上就要被抢光了,如上次一般。
即便这样的手段已经耍过一次,但朱高煦依旧相信会有大部分官员和勋臣购买。
原因并不复杂,那就是在上次的国债发行中,没有犯罪的勋贵与部分官员是正常拿到了大明朝所连本带利偿还的本金和利息。
光凭这一点,就足够那些官吏和勋臣购买了。
至于夏原吉他们所说的朝廷并不缺钱粮这也确实属实,但朱高煦兴建基建并非是单纯为了基建,而是为了分配财富。
西南云贵等地修不了铁路,但是可以修建官道。
搞基建是最快把钱发到普通百姓手里的办法,至少在当下这个以出卖劳力的时代是如此。
“这并非得不偿失,而是为了让百姓更加富裕。”
朱高煦回应了夏原吉,同时解释了以基建来进行财富分配,以此来解决百姓之间贫富差距的办法。
直接发钱是不可行的,但给予百姓工作,让他们通过自己努力富裕起来,这個是可行的。
“朕意已决,从即日起,大明报社下辖各地报社将会刊发朝廷发行国债的事情。”
“国债定为明年四月十五发行,暂定五千万贯。”
“此外,工部可以对西南、东南、西北等地的铁路、官道进行重新勘查,对于一些条件允许,并且可以修建铁路、官道地方的工程进行上报。”
“所有工程直接上报给朕,由朕阅览拍案。”
话音落下,朱高煦便准备起身离开。
见状,夏原吉与郭资、黄福三人只能无奈对视,反倒是其余人各怀心思。
眼看朱高煦返回偏殿,六部尚书纷纷离去,而其中杨士奇给了杨荣与杨溥眼神,二人颔首表示清楚。
六军都督府倒是不关心政务上的事情,唯有陈昶搅入了殿阁的争端中,但经过海外设府县的决策,他便也干脆放宽心态了。
正如当年王义与他说的一样,勋臣入阁只是为了日后勋臣入阁的路更好走罢了,实际上他们并不用做太多事情。
很快,武英殿内又再度变得空荡荡,除了七名阁臣与他们身后站着的几名官吏,整个武英殿内便只剩下了翻阅奏疏的声音。
偏殿内,亦失哈躬身道:“陛下,要不要安排下面的人复起那人?”
亦失哈一开口,朱高煦的笔锋便停顿了片刻。
他自然知道亦失哈口中的那谁是谁,不过现在还不到复起他的时候。
他一旦复起,那杨士奇这群老狐狸不可能猜不出自己的心思。
“暂时缓一缓……”
朱高煦继续处理奏疏,亦失哈也颔首应下,同时继续道:“郑王府和越王府已经竣工了。”
“既然竣工,那就安排他们元宵过后就藩吧。”
“另外老五、老六和老七也从吏快一年了,一年结束就让他们回家。”
“老八、老九两个人参军过后不用回京,直接调派地方担任吏员。”
朱高煦毫无感情的在安排自己儿子的未来,亦失哈见状则是开口道:
“五殿下、六殿下和七殿下才能算不上出彩,将他们就藩西南,是否有些不太安全?”
“我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这点你不用担心。”朱高煦呼出一口浊气,随后继续道:
“老五他们几个确实才能不算出彩,但也算不上平庸,故此我准备将他们封往北洲。”
“不过在此之前,还需要他们入阁协理一下政务,让老大带带他们。”
“另外北洲和东洲那边,你派人亲自走一趟,看看老二的王府筹建如何,再看看北洲宣慰司对北洲东海岸的经营如何了。”
话音落下,朱高煦看向亦失哈道:“有合适的人选吗?”
“奴婢手下有两个干儿子,还算不错,可以派遣走一趟。”
亦失哈毕恭毕敬回复着,朱高煦则是看了看亦失哈。
再过两年亦失哈就六十岁了,而朱高煦也已经五十岁。
尽管他觉得自己的身体还算健壮,外貌也不算苍老,可他也知道,人衰老起来也就几个月罢了。
唯一值得他庆幸的,兴许就是老头子如今依然活得不错,老大也比历史多活了几年,而老三虽然不知道情况,但从锦衣卫的汇报来看,应该也是不错的。
他们都活得比历史长了很多,自己的身体也还算健壮,留给他的时间应该还有很长一段。
“希望有足够多的时间吧……”
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疏,朱高煦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此时此刻,他真的觉得历史留给自己的时间太短了……
“摆驾!”
“陛下千秋万岁……”
两个时辰一眨眼时间便过去,黄昏到来后,朱高煦便摆驾返回了乾清宫。
杨荣、杨溥在他离开后,行事匆匆的离开了武英殿。
薛瑄、陈昶一如既往的散班回家。
如往常一样,朱瞻壑特意留下与王骥三人议事。
他坐在了主位,看着殿外的黄昏开口道:“下面的人拔擢与安排如何?”
他这边一开口,陆愈便率先说道:“南洋那边今年科举中了五人,五人都已经被臣所拉拢,如今还未授予官职。”
“此外西南尚有大小三十余名官员可以拔擢,一旦工部的文册出来,后续可以再行安排。”
陆愈之所以敢直接光明正大的说后续安排的话,原因就在于朱瞻壑也是半个裁判。
只要皇帝不明确态度制止,朱瞻壑完全可以把自己人安排到累功最快的地方任职,这就是太子所带来的权力。
“交趾、山西都有不少人,细细数来,为官者便有六十余人,皆依附殿下而行事。”
王骥毕竟是三人中资历最老,并且担任过布政使一职的人,根本不用亲自去挑选中举进士,只需要交给下面人拉拢就行。
见王骥给出如此助力,朱瞻壑将目光投向了江淮。
他很清楚江淮在陇川和云南的人脉,但江淮却让他失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