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书屋mfshuwu.com

“你是说,白石先生的画作是摆摊上的小品?”陈师曾也听不下去了。

孙举人眼神中饱含鄙夷地审视了一下齐白石的画,然后说:“我看差不多!一个木匠,诗、赋、骚、词读过多少?有王维、吴道子、顾恺之的功力?”

李谕不紧不慢地说:“孙举人的看法我无法认同。历代多少名家都是出自寒门,甚至可以说自古寒门多名士。而一些纨绔子弟嘛,就像京城里那些游荡的觉罗,倒是只知道妓馆酒楼,功名两空。”

孙举人怒道:“谁是纨绔子弟!?”

李谕悠悠道:“名落孙山,不是进士而是举人,这名字,啧啧啧。”

孙举人脸上涨红:“油嘴滑舌!看你穿得洋里洋气,我还没有说你,来什么南纸店!装什么文化人!”

“孙举人,你竟然没看出来吗,这位是名震天下的科学巨子李谕先生。您说他没文化,可就说明自己太没文化了。”齐白石此时正好来到了店中。

“李,李大学士?帝师?”孙举人听后嘴巴都不利索了。

齐白石好整以暇道:“你连数字符号都不认识几个,就别在这里丢人了,回去好好学学怎么算账吧,省得吃了上顿顾不上下顿。”

“算,算账,那是下人干的事!”孙举人嘴上说着,但已毫无底气,脚步不住往门口移,一溜烟走了。

齐白石拱手道:“多谢院士先生维护本人声誉!”

李谕轻松道:“正好我也想买先生的画作,他骂你,不就也是骂我的品位了,当然要还嘴。”

齐白石道:“我在京城数月,没有卖出几幅画,承蒙院士先生喜欢。”

李谕说:“这几幅画还有那个扇面,我一并买下。对了,怎么没有看到有虾的画作?”

齐白石说:“虾?我确实有画虾的打算,不过还要潜心研究几年。”

原来他到了这个年岁才刚开始画虾,李谕说:“非常期待!此外,要是先生有时间,可不可以再为犬子刻个印?”

齐白石爽快答应:“最近我没有什么别的事,刻多少都好说。”

李谕笑道:“润格就按白石先生的规矩来。”

白石老人的特点就是有点“抠”,更何况现在他非常缺钱。

李谕没忘再买点宣纸。

陈师曾对于能认识李谕非常高兴,接着提议道:“我刚好买到几张文明茶馆的戏票,今天有一出新戏,由大红大紫的梅兰芳还有杨小楼共同演出,名字叫做《霸王别姬》,不如一同去欣赏欣赏?”

他的态度非常诚恳,李谕根本无法拒绝,随同来到了茶馆。

毕竟《霸王别姬》确实名声响亮,听听挺好的。

这出戏是梅兰芳和杨小楼刚刚排出来的,最初的本子由大剧作家齐如山根据明代沈采的《千金记》传奇改编,在原作的基础上又参考了《楚汉争》的剧本,对《霸王别姬》作了重新修订。

最初的版本写出来后,场子非常多,需分两天才能唱完。然后很多梨园大咖觉得分成两天唱显得不完整,于是进行了缩减,最终变成现在一天唱完的本子。

今天李谕他们去听的,分成十五场。其中的打戏很多,非常受观众喜欢,就是杨小楼会比较累。

1936年左右,《霸王别姬》又改成十二场;解放后,继续减为八场。

反复删减修改,让这出戏剩下的全是精华了。

当然了,改成这么少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是杨小楼过世后,梅兰芳没有找到更好的搭档。

即便没有听过原版,每个人也知道梅兰芳的这出戏。

记得有人曾讥讽说“梅兰芳不也只会八出戏吗”。

但这句话恰恰暴露了他们的无知。梅兰芳一生演过三百多出戏,会演的戏更多,所谓“梅八出”不是指梅兰芳只会唱八出戏,而是指梅兰芳晚年常演出的代表剧目有八出戏。《霸王别姬》就是“梅八出”的一出。

戏台上精彩纷呈,现在李谕多少懂点,到了最精彩的第十二出,即“项羽败阵醉卧帐中”时,梅兰芳饰演的虞姬舞出漂亮的剑花,口中唱着“自古常言不欺我,富贵穷通一刹那”。

台下的观众纷纷高声叫好。

齐白石也懂戏,对李谕和陈师曾说:“新戏能有这样的效果,着实不简单!我想用不了多久,全国的戏院都要抢着让他们二位去演出。”

齐白石猜得蛮准确,甚至现场在座的戏迷中,就有从上海过来的。

杨小楼和梅兰芳与李谕是老相识,唱完后,请李谕来到了后台。

一个上海的戏院老板正和齐如山聊着去上海演出的事。

杨小楼刚卸完妆,累得不轻,站起来和李谕打招呼:“院士兄弟!好久不见!”

李谕说:“当真好久不见。你们这出戏精彩得很!”

杨小楼说:“本来梅兰芳和齐如山先生还想在虞姬自刎后继续加一段,因为后面还有打戏,但我实在没有那么多力气,这一天能把人生生累死。”

杨小楼说得非常大度了。

因为按道理,这段打戏是杨小楼的绝活。试演时,也的确还有一段打戏。

但现在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提高,对梅兰芳饰演的虞姬更喜爱。

所以观众看到虞姬自刎后,便纷纷“起堂”(退场),不愿意再往下看杨小楼的开打了。

这种冷遇让已有“国剧宗师”美誉的杨小楼颇为尴尬,情绪大受影响,无法淋漓尽致地完成最后一场打戏。

匆匆敷衍过后,下台便以颇为复杂的口吻说:“这哪儿像是霸王别姬,倒有点像姬别霸王了。”

梅兰芳虽然知道杨小楼心有不甘,但观众才是上帝,于是果断决定只演到虞姬自刎为止。杨小楼也没再说什么。

上海的戏院老板说:“齐老板,这么好的戏一定要在上海演几场,出场费好说!”

齐如山得征求梅兰芳和杨小楼的主意,于是问他们:“你们怎么看?”

梅兰芳以前去过上海,说:“上海兼容并包,把我们的新戏给那的观众看看,大家喜欢最好,要是不喜欢,挑出毛病更好。”

齐如山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答应了上海戏院老板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