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书屋mfshuwu.com

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徐川深吸了口气。

今天的测试,到这里已经可以说是完满的结束了,剩下的,就看等离子体湍流进行高密度压缩的实验数据,是否足够支撑他的理论计算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伴随着指令,首次进行试运行的华星聚变装置开始缓缓停止工作。

ICRF天线的功率降低,反应堆腔室中的等离子体温度也随着降低。

当氢氦这些模拟实验的粒子从等离子体态重新回归常态时,腔室中的偏滤器亦开始工作,将残留的原料排放出去。

与此同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迅速展开了对聚变装置的检查,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工作。

而徐川则借着这份时间,继续完善着完善着磁铁绕组和永磁体块的设计。

两天的时间,匆匆而过,在超算中心的辅助下,这次实验的数据终于完整的解析了出来。

........

“徐院士!仿星器运行的解析数据出来了!”

办公室外,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梁曲手中捏着一份打印好的资料满脸的兴奋和激动推开门。

听到这句话,徐川将手中的圆珠笔直接丢到了桌上,快速的站了起来:“情况如何?我看看!”

由不得他不关心,这一次的实验数据,对于小型化聚变装置的实现至关重要。

高温等离子体湍流的压缩和控制,关系到聚变堆的最终大小。

梁曲咧开嘴,满脸的笑容:“等离子体的压缩状况非常优秀!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将反应堆做到现在三分之一大小!“

接过解析数据,徐川认真的翻阅了起来,一张张的图片和一份份的数据不断的在他眼眸中流过,相关的分析在脑海中波动着。

从解析出来的数据来看,25T左右临界磁场强度的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能将反应堆腔室中的等离子体虹膜,压缩体积到原先的二分之一左右,且保持持续的稳定控制。

如果再继续进行压缩约束的话,氦三与氢的模拟碰撞会产生剧烈的能量波动,导致等离子体湍流中的粒子超出约束磁场的控制,进而对第一壁材料造成严重的破坏。

看着上面的数据,徐川简单的在心中计算了一下。

二分之一压缩率,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氦三氢气的模拟运行数据,和实际的氘氚原料聚变数据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前者不会真实的进行聚变反应,在碰撞的过程中不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而后者则会随着每一次的碰撞与聚变,进一步的提升约束难度。

从计算数据来看,这次的实验如果更换成真实的氘氚原料进行点火控制,其压缩强度应该能达到三分之一

而按照这个数据进行计算,眼前的这台华星聚变装置的体积,也能跟着缩小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区间。

如果运用改进型超导体材料进行提升约束的话,这个数据能再提升一倍。

理论上来说,运用改进型超导体材料替换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华星聚变堆的体积,其直径能缩小到三米左右,高度能降低到一米。

这个体积已经很小了,说是微型聚变装置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

再结合配套的设备,放进航天飞机里面,问题应该不大,但如果要运用到战斗机上的话,恐怕还不太行。

毕竟航天飞机的用途主要以科研为主,体型可以大了进行制造。

比如米国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天飞机之一,其机长36.37米、高16.35米,翼展23.92米,机身直径5.6米,理论上来说,完全足够容纳小型化聚变装置了。

而传统的战斗机,同样以米国的F22猛禽战斗机举例,它算是战斗机中体型较大的一款了,但机长只有18.9米,翼展13.56米,机身直径如果不算尾翼等设备的话,只有不到三米。

当然,那种大型的轰炸机,比如图-160,B-1B,轰6K这些要承载下一个小型化的聚变装置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而相对比传统的航空煤油,可控核聚变技术在体积能量密度上的优越性,简直是完爆。

毫不夸张的说,一架大型的轰炸机,如图160这种如果配套上小型化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哪怕是使用传统的电机螺旋桨发动机,只要能拥有足够的推力让其升上天,那么它的续航.......

在理论上来说,将超越目前所有的战机,乃至航母,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续航,是无限的!

这就是小型化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重要性!

它将重新定义航空与航天,也将彻底改变整个世界!

........

PS:项目上线的关键节点,昨晚加班到凌晨,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快0点了,请假单章也来不及发,今天补,晚上还有一章,求个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