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2 / 2)
凤鸣书屋mfshuwu.com
裴青临抿了抿唇:“她在王府,此事事关沈家,她暂时不方便过来。”
卫贵妃沉寂良久,裴青临见她似乎有话要说,便遣退了屋里服侍的下人:“娘娘有话要说?”
卫贵妃重重咳嗽了几声,等屋里人一走,她倒是更精神了几分,叹道:“你因为我的事儿,又你媳妇闹别扭了吧?”
裴青临神色一动,眼底掠过一抹讶异:“娘娘?”
卫贵妃笑了笑,竟是坐起了身:“别怨你媳妇了,我好歹也在宫里呆了这许多年,曹五那点手段还害不倒我。”
裴青临当即反应过来:“娘娘是故意装成毒发的样子...”
卫贵妃叹了声:“也不算是,我早就看出曹五心里有旁的念头,所以故意给她露了破绽,想不到曹五也算是机敏的,竟用两种手法,下了两份完全不同的毒药,我防了其中一种,却没防住另一种,早上也真是在鬼门关走了一趟,就是现在也没彻底脱离险境。”
裴青临蹙眉:“娘娘为何要这般?早发现曹五有异,为何不及时禀告皇上?”
卫贵妃沉默半晌才道:“皇上纵然喜欢你,但他心里最看重的,仍是太子啊。”她慢慢摇头:“太子不过正经做了几件差事,皇上就允他回了吏部,曹五现今有孕,也被接进了宫里,这样下去,形势只会对你越来越不利。现在需要一个契机,让曹五永远不能开口为太子说话,再把太子赶出吏部。如今我毒发的事儿,就是你的契机。”
裴青临拧眉:“娘娘何至于此?”
卫贵妃笑了下:“我这么做,不光是为了你,也是为了我自己,更是为了报答熹明皇后。”她眼里闪烁着光火:“皇上一死,太子绝对容不下你,纵然不杀你,也少不了流放边疆的命!你是熹明皇后的儿子,不能这么窝窝囊囊地死地过一辈子,你一定要把她的血脉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其实卫贵妃虽然怜惜裴青临受过的种种苦难,但心里并不很喜欢他的性子,这个裴青临倒是可以理解,就连熹明皇后,都并不喜欢他的性子,所以两人说是亲近,也总隔阂了一道。
但此时,哪怕裴青临知道她是为了自己母亲才会如此,心下仍不免喟叹一声:“多谢娘娘。”
卫贵妃闭了闭眼,敛了神色,又恢复了平日的温柔:“我就是怕你和语迟闹别扭,才私下跟你说了这些,回去好生和她过日子吧,别再计较旧怨了,也别再为了沈贵妃的事儿记恨沈家了。娶妻是一辈子的大事,为这个耽误你一辈子,不值当。”
裴青临垂下眼眸:“我以为娘娘也会深恨沈贵妃。”
“我自是恨沈贵妃,我也恨沈家,若不是沈家献上曹五,我哪里用得着受今日之苦?”卫贵妃苦笑了下,轻轻问:“可我更想让你以后和语迟和和美美,日子平平顺顺。”
她说着,见裴青临不语,便知他还是走不出来,她又轻轻喟叹了声:“你打算如何处置沈家?”
裴青临长睫在脸上投下了一片阴翳:“我给了她一片竹简,让她在上面记上名字,竹简上的人,我可以一个不动。”
卫贵妃抿了抿唇,声音更柔:“你以为这就是好法子了?哪怕她留下了几个至亲之人,届时沈家不复存在,她再没了立锥之地,就是旁人议论起来,也要说起你灭了王妃全族的事,那时候谁还会把她放在眼里?你让她那时候如何自处?”
她并不在意沈家,她在意的是裴青临,如果沈语迟真的和他生了嫌隙乃至疏离怨恨,这对裴青临何尝不是一种折磨了?
裴青临淡淡道:“我会给她数倍的荣耀和宠爱,让她一生风光煊赫,让旁人再不敢在她面前提起此事。”
卫贵妃叹:“你真以为这样做,你和她就不会有隔阂了吗?”她迟疑着道:“你是不是还恨着...沈贵妃当年给你下毒之事?这...”
“不只是我的缘故。”裴青临缓缓截断了她的话:“娘娘,死去的是我母亲。”
他神色沉静地看着屋外摇曳的树影,眼眸深邃如海:“即便我是母亲的儿子,你是母亲身边最亲近的人,可我们到底不是母亲,无法替她原谅谁。可她已经死了,这世上无人知晓,她会不会原谅那些戕害她的人。”
卫贵妃深吸了口气,神色有些黯然,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被角:“你...”
他缓缓道:“其实大婚之时,我已想过要谅解沈家,这些日子我也尝试着放开此事,忘记对沈家的旧怨。可是沈南风却用奸计告诉我,就算我肯放下,沈家有些人也不愿放下此事,他们暗地里依旧会用无数诡计,折辱谋算死去多年的母后,你让我如何谅解?我从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让,既然无法冰释前嫌,那便斩草除根。”
卫贵妃精神有些不济,她眯着眼思忖了片刻,缓慢地道:“有些事我瞒在心里很久了...”她看着裴青临的神色,低声道:“皇后...应当没有那么恨沈贵妃。”
裴青临蹙了蹙眉,卫贵妃见他皱眉,叹了声:“我并不是平白说的这话,皇后最恨之人,非隋帝莫属,她既然对隋帝无意,两人之间的深仇大恨又从何而来?”
裴青临淡淡反问:“当初我母亲之死,也和沈贵妃没有关系么?”
卫贵妃自不敢妄下论断,她吐出一口气,陷入了回忆:“当年有些事儿,我也很想弄明白。”熹明皇后死的时候人已经在冷宫,她也被调离开皇后身边许久,她身边一个人也没有,就连她的尸首,都是两天之后才被发现的。
她捏了捏眉心:“我倒是有一条线索,只是那人我一直还没找到...你若是想了解当年的事儿,不妨想法去寻一个叫随晋的人。”
她轻轻道:“他或许能告诉你当年一些事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