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1 / 2)
凤鸣书屋mfshuwu.com
第152章
在这里假设步兵班携带的弹药都是当日会在野战中消耗掉的。
手枪因为使用环境很少,所以假设机枪手的手枪不使用;每日的口粮按野战计算,即每天1人1.5千克口粮定额,饮水假设就地获取,不占用运力。
宿营工具、爆破筒等消耗品不列入其中。
换句话说,一个步兵班一天需要消耗53千克的物资,平均每1人1天用去5千克的物资。
步兵排:
此时一个步兵排有43人,步枪26支,手13支,冲锋枪4支,轻机枪6挺,轮式车辆5辆。
我们假设这里的步枪手枪都延续步兵班的编制,分别为98K步枪,MP40冲锋枪和MG42机枪,车辆按着名的大众82型水桶吉普车计算。
这种车虽然运用广泛,但只有1.1升排量,在当年百公里油耗只有7个油。
考虑到步兵排的小汽车不需要广泛在前线开来开去,一天按50公里计算,消耗4升(约3千克)汽油。
大众公司的水桶吉普车是当时前线常见的多功能小型车辆,广泛用于军官乘坐、传令等
这一来,一个步兵排1天就需要这么多补给品:
步兵排消耗
步兵连编制:1944年编制里,步兵连有3个步兵排和1个重机枪排。此时50迫击炮已经撤装,所以这一级换上了81mm迫击炮。
炮弹约3千克,一门炮一个基数约80发。
重机枪模式下的MG42机枪备弹基本上是轻机枪的一倍,约3000发。
摩托车按每辆车1天1千克油料计算。
步兵连:各196人,步枪115支,手59支,冲锋枪23支,轻机枪18挺,重机枪4挺,81迫2门,轮式车24辆,摩托4辆。
连部:17人,步枪10支,手3支,冲锋枪4支,轮式车辆3辆,摩托4辆。
3个步兵排:各43人,步枪26支,手13支,冲锋枪4支,轻机枪6挺,轮式车辆5辆。
机枪排:51人,步枪27支,手17支,冲锋枪7支,重机枪4挺,81迫2门,轮式车辆6辆。
步兵连内有3辆卡车。
考虑到卡车负责运输物资,可能会消耗较多燃料,我们就当他一辆车用30升汽油吧。
由此可见,1个196人的步兵连每天最少需要1.8吨物资。
要注意,随着人员增加,单位人员消耗不是减少而是增多了,这是因为编制等级越高,配备的重武器越多,而重武器消费量是远大于单人武器的。
步兵营:各868人,步枪548支,手枪229支,冲锋枪91支,轻机枪60挺,重机枪12挺,81迫6门,120迫4门,20毫米牵引防空炮6门,轮式车辆143辆,摩托25辆。
除了3个步兵连外,还有如下直属单位:
重武器连:104人,步枪63支,手24支,冲锋17支,轻机枪2挺,120迫4门,20牵引防空炮6门,轮式车20辆(其中20辆卡车),摩托5辆。
补给连:131人,步枪104支,手24支,冲锋枪3支,轻机枪4挺,轮式车辆42辆,摩托4辆。
120迫击炮基数同样按80发计算,一枚炮弹约16千克。
20高射炮一般备用弹1门1000发,算上弹匣,一枚炮弹约200克。
汽车大大增加,这主要是重武器(120迫击炮,20高射炮)需要有牵引车,同时营一级出现了完整的后勤部队,考虑到44年装甲师基本不采用骡马(当然由于缺编严重,现实中可能还有大量马车),所以卡车增加到了40辆。
由此可见,一个步兵营800多人,每天最少要补充16吨的物资。
而且这还是平均数量,在战争中,只可能增加,不可能减少。
虽然大家觉得步兵营里每个人平均要消耗200千克物资有点多了,但是现实中,步兵营却是所有单位用武器弹药最少的,对比一下炮营,装甲营和装甲掷弹兵营的配置,大家就知道步兵真的是最穷的单位了。
装甲掷弹兵营:
军官26名,军士168名,士兵673名,步枪456支,手242支,冲锋枪179支,轻机枪115挺,重机枪12挺,81迫6门,120迫4门,20毫米牵引防空炮18门,75毫米自行步兵炮12门,轮式车辆158辆(包括125辆装甲人员输送车),摩托24辆。
装甲侦察营:
军官27名,军士223名,士兵692名,装备步枪434支,手300支,冲锋枪206支,轻机枪147挺,重机枪4挺,81毫米迫击炮10门,火焰喷射器6具,20毫米反坦克炮35门,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13门。
装甲通信营:军官16名,军士103名,士兵396名,装备步枪444支,手69支,冲锋枪51支,轻机枪35挺,轮式车辆114辆,摩托14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装甲团:军官69名,军士553名,士兵1039名,装备步枪822支,手704支,冲锋枪228支,轻机枪252挺,20毫米防空炮6门,37毫米防空炮8门,四号坦克长身管52辆,黑豹坦克51辆。轮式车辆313辆,摩托53辆。
装甲炮兵团:军官69名,军士365名,士兵1215名,装备步枪1217支,手343支,冲锋枪203支,轻机枪92挺,20毫米防空炮9门,105毫米牵引榴炮12门,105毫米自行榴炮12门,150毫米牵引榴炮12门,150毫米自行榴炮6门,轮式车辆407辆,摩托31辆。
防空营:军官22名,军士142名,士兵600名,装备步枪673支,手69支,冲锋枪47支,轻机枪18挺,20毫米防空炮18门,88毫米高射炮8门,轮式车辆171辆,摩托16辆。
反坦克营:军官20名,军士166名,士兵327名,装备步枪271支,手142支,冲锋枪100支,轻机枪47挺,75毫米牵引反坦克炮12门,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31门,轮式车辆135辆,摩托17辆。
装甲工兵营:军官24名,军士118名,士兵743名,装备步枪562支,手247支,冲锋枪102支,轻机枪96挺,重机枪6挺,81毫米迫击炮6门,火焰喷射器20具,20毫米反坦克炮3门,28/20毫米反坦克炮3门,轮式车辆174辆,摩托42辆。
师辎重队:军官64名,军士292名,士兵1529名,装备步枪1708支,手165支,冲锋枪13支,轻机枪86挺,轮式车辆323辆,摩托85辆。
因此,现实中要想维持一个师满效率运转,同时还得不断补充战损的士兵和装备,每天补给量1000吨都是最少的。而对于数个集团军的大会战,那弹药消耗可谓是天文数字。根据朱可夫回忆录有关柏林战役第一天的信息:
在交战的头一昼夜里,出动的轰炸机达6,550架次以上。
4月16日,单是炮弹就计划发射119.7万发,而实际上发射了123.6万发。
2,450车皮的炮弹,即差不多98,000吨钢落到了敌人头上。
纵深达8公里范围内的敌人防御都被消灭和受到压制,在一些有敌抵抗枢纽部的地段上,遭到消灭和压制的范围甚至达到纵深10—12公里。
规模最大,突击长度最长的巴格拉季昂战役需要的后勤物资更加惊人:
在出发去前线之前,我曾同А·М·华西列夫斯基一道非常仔细地研究了敌人防御的一切强点和弱点,以及各级司令部和部队应当采取的措施。
我们还同А·И·安东诺夫商妥了有关对部队、物资和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集中进行监督的问题,以及有关通信联络和把最高统帅部在其他方向上采取的措施通知我们等问题。
需要在极短的期限内,把极大数量的物资技术器材输送给各个方面军。
据总参谋部预计,为了保障‘巴格拉季昂”战役的实施,必须给部队输送约40万吨弹药,30万吨燃滑油料和约50万吨粮秣。需要将5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2个坦克集团军、1个空军集团军,以及波兰第1集团军集中于预定的地域。
此外,最高统帅部从自己的预备队中抽出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2个坦克集团军、52个步兵和骑兵师、6个独立坦克和机械化军、33个航空兵师、21万补充人员、2,849门火炮和迫击炮配属给各方面军。
所以,战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果拿LOL做比喻,短期的闪电战比得是“前期滚雪球和个人操作技巧”,那么持续数年的持久战就是“膀胱运营局”。
真正要想打赢一次战役,其投资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难以想象的数字。
就算是毛熊二战年产量辆坦克,每次发起攻势前都需要准备数个月的装备和人员。现代战争消耗的数量,只可能更多,不可能更少。
二站德军地面部队的后勤补给作业主要由铁路运输、兵站分配、公路运输、前线补给等几个环节构成。
通常大宗的补给物资首先通过铁路运往距离前线最近的物资集散地卸载,并通过后方兵站进行分配,然后由各部队后勤单位的运输车队沿公路运往前线,最后由前线的后勤部门分配到基层部队。
德军装甲师在机动和作战时所需的物资供应较步兵师更大,因此德军装甲师编制内都有大量后勤运输单位。
以战争初期的1939型装甲师为例,后勤部队的人数约占全师人员的13~15%,其编制员额为1602人,包括42名军官、50名文职人员、213名士官和1297名士兵,而实际员额常常超编,比如1939年8月时,第4装甲师的后勤部队有1630人,占全师人数的16%。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装甲师后勤部队装备了大量机动车辆用于运输作业,包括97辆摩托车、49辆乘用车和323辆各型卡车。
德军装甲部队的摩托化纵队,相比步兵部队还用脚底板机动,靠马车运输,装甲师的摩托化程度算是很高了。
1939型装甲师的后勤部队分属于几个部门。
归属师行政主任管理的单位包括给养管理处(22人)、屠宰排(44人)、面包连(142人);
归属师部的单位包括宪兵排(68人)和野战邮局,前者负责维持军纪,执行军法,后者负责部队邮政服务;
最大规模的后勤单位是隶属于师后勤处长的运输部队,后勤处长同时也是师部成员,其指挥下的各单位人数多达900余人,在1939年时包括6个轻型运输纵队(每个纵队一次运输30吨物资)、3个重型运输纵队(主要运输燃料,每个纵队一次可运25立方米燃料)、2个维修连和1个供给连。师属运输部队最多可以运载180吨物资和75立方米的燃料。
在实战中,德军装甲师部队的后勤状况受战场道路条件和车辆状况的影响很大,比如“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军装甲部队越深入毛熊境内,面临的后勤困难就越大,其原因首先在于毛熊铁路的轨距与德国铁路不同,导致战争初期德军无法充分利用铁路向前线运输大量物资;
其次,毛熊道路状况很差,缺乏高等级公路,以土路居多,受天气影响大,加剧了车辆的损耗,加上路网稀疏,极大影响了后勤运输的效率,以至于德军装甲部队常常需要飞机空投燃料,维持推进。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隆美尔的非洲军身上,比如1942年1月,第21装甲师编制内的3528辆机动车里有2459辆无法使用,包括625辆摩托车、565辆乘用车、831辆卡车、151辆牵引车和287辆装甲车,妥善率不足30%。迫使德军只能大量使用缴获的英军车辆维持运输和机动。
后期很多人评论,说德国的后勤很差。
但实际上在战争早期,德军的后勤供应系统也是可圈可点的。
其完善的物流体系,保障了德军在二战初期能所向披靡。
德军的后勤流程可以说是十分的严谨,有点像现在后世用的快递运输之类的。
在德军的后勤有个军工生产部门,前线所有的战略物资包括粮食,弹药,武器等等都在这里生产,而在生产完了之后,会将物资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运送到补给站、军火仓库和军用物资堆料场,在这之后,基本就没有生产部门啥事了,会有国家的国防部门出面接管物资。
随后,国防部门会对这些物资进行清点和仔细的检查,毕竟怎么说是要送给前线的补给,事关重要,稍微出现一点纰漏谁也担待不起,所以这也是后勤物资运送要过的第一关。
如果这些物资都没有问题的话,会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将这些物资给运送到前线去。
当然,也有人问了,要是铁路出现故障或者遇到一些人为无法干预的意外呢?
德国军队还有第二手安排,那就是派出汽车来配合火车来一起将物资送过去。
但是,你以为只要物资安全按时的把物资送到前线就完事了么?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物资会分别运送到前线各个部队的物资仓库和堆料场中。
而不得不说的是,德国为了防止有人会贪污物资,所以特意还整出了一套制度。
那就是在物资送到之后,随后集团的军群会直接和最高机关联系汇报,而集团军群只是负责统计,并不参与物资的分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遏制了某些贪官想要贪污的想法。
在这之后就简单了,这些物资就是由集团后勤单位负责了,他们会负责把物资送到师级的后勤部队那里,在之后的事,就是师级部队的后勤单位的事情了。
而师级的后勤部门,又会通知团级作战部队来接收物资。
当然了,如果团级作战单位因为战局吃紧实在抽不出来人手来接收物资的话,师级的后勤部门也会帮忙把物资给送上门。
而到了这里,德军物资的运送流程也都差不多了,就是按照哪个作战部队哪里缺啥,就会给他们运送过去。
战略物资会先在军工生产部门先进行分类,然后再运送出去,毕竟一些战略物资至关重要,并且也是为了防止混淆,总不能吃的喝的都和一些汽油武器弹药放到一起吧,万一要是送错了,那乐子可就大了,那物资又是怎么处理分类的?下面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下。
在军工生产部门内,有德军专门的国防部门会对武器弹药的生产进行监督和检查产品的合格性,毕竟是到前线打仗用的,万一要是武器弹药啥的突然坏了那多尴尬。
所以在军工生产部门内,会有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只有通过检查的才会送到铁路运输那边,或者有啥特殊情况的也会直接送到前线的作战部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后,这些武器弹药会一路运送到师级或者团级作战部队的专门的弹药库里面,然后再通知各个作战部门以排为单位来领取武器弹药的补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