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假斯文雷重云 (1 / 2)
凤鸣书屋mfshuwu.com
第421章420.假斯文雷重云(二合一章节)
大汉蜀山派高足苗峰惊讶地望着那身披蓑衣的儒生离去。
他隐约看到对方侧颜,再听对方自称,不禁浑身一个激灵。
待苗峰回过神来,却见那对方身形已经乘舟顺水而下,早不见踪影。
他环视四周,一时间有如坠梦中之感。
晚些时候,喻伯言带着纪川、王嘉楠赶来。
不等喻伯言等人来得及问之前大空寺僧人的事,苗峰连忙上前:“喻师兄!”
喻伯言见他表情不对,不禁关切问道:“发生什么事,伤的可重?”
“喻师兄放心,我无大碍。”苗峰看了纪川和王嘉楠一眼后,终于还是说道:“我刚才,碰见一位前辈……”
听了苗峰的描述,喻伯言一惊:“东阳山人……”
从大唐人间来的纪川,对这个名号亦有耳闻,只是感触不及大汉人间的喻伯言等人来得强烈。
此刻他旁观,不止王嘉楠神情激动,连素来沉稳隐隐然有下代大汉蜀山派掌门之风的喻伯言亦面上变色。
“先前确实是文华浩然气激荡……”王嘉楠左右看过后,神情更激动。
喻伯言则很快平静下来,沉吟道:“儒家经学的家国天下中,再融入儒家咏诵一脉的奥妙,能有这么高的造诣,看来确实是东阳山人王居士重新出山……”
王嘉楠深吸一口气,平复激动的心情。
早先他回祖地祭祖之际,还和同族兄长一同查阅典籍,整理线索。
他们琅琊王氏,近年来一直在寻找东阳山人王旭这位六叔,耗费不知多少人力、物力,如今终于有了消息。
并且,是好消息。
东阳山人王旭,仍然在世。
对方此前多年没有音讯,生死不明,以至于外界不少人传闻他们王氏是在寻找东阳山人埋骨之地。
如今不仅有了消息,更证明王旭仍然在世。
纪川作为客人,安静立在一旁。
东阳山人王旭的大名,他亦有所耳闻。
这时听闻对方重现人间,他更多在思索,此事对如今的大汉人间局势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喻伯言联系大汉蜀山派山门之际,王嘉楠也悄然给琅琊王氏去信。
…………………
大汉蜀山派掌门陈令风当前正在闭关修行。
部分长老则出山参战,相助大汉皇朝平息大空寺引发的妖乱。
当前留在霄顶主持局面的蜀山派长老,正是曾经到访过大唐人间的何育杭。
何育杭接到喻伯言的传讯,惊讶过后,则是精神为之一振。
东阳山人王旭如果仍然在世,对当前的大汉朝廷来讲,无疑是个好消息。
只是喻伯言等人当前不明东阳山人接下来的去向,亦不清楚当初对方神秘消失的内情。
好在既然这位王居士不介意在小辈面前露出真容,便不在乎消息传出。
何育杭当即传讯,通知帝都长安方面。
长安方面,汉太子闻讯,第一时间传旨重臣欧阳靖远出长安南下,希望能同东阳山人取得联系。
欧阳靖远的次子欧阳博随行,见父亲眉宇间忧色不散,不禁开口问道:“父亲可是觉得有什么不妥?”
欧阳靖远:“蜀山弟子的传讯没什么不妥,喻伯言道长虽然年轻,但实力和眼力非凡,应该不至于看走眼。
但据他们转述王东阳所言,令老夫有些在意。”
其子欧阳博讶然:“父亲是指?”
欧阳靖远徐徐说道:“王东阳初见蜀山弟子,似自言自语,提及一句‘醒的早了’。”
欧阳博闻言沉吟。
显然,喻伯言和苗峰也觉得这句话意味深长,故而专门详细记录。
欧阳靖远:“王东阳多年不通音讯,想来不是毫无缘由。”
所谓“醒的早了”之言,可大可小。
尤其经过早先须弥中善智慧尊者那一出后,大家对类似事都颇为敏感。
欧阳博言道:“可惜蜀山方面亦不知东阳先生之后下落。”
欧阳靖远:“我们去碰碰运气。”
欧阳博:“东阳先生会先回琅琊王氏一族祖地么?”
欧阳靖远轻轻摇头:“多半不会。”
…………………
琅琊王氏一族祖地,收到王嘉楠的传书后,同样大为震动。
但等待一段时日后,不仅不见东阳山人王旭返回琅琊祖地,也没收到对方传递的只言片语。
这叫王氏一族上下激动的心情冷静下来。
诚然,只要东阳山人王旭在世的消息传出,就足以叫琅琊王氏从中受益。
但如今大汉皇朝的局面风云激荡,纵使王氏一族根基已深,仍不得不小心在意,避免行差踏错。
现任族长王严,站在一处院落前。
院落已经多时无人居住,但常年有人打扫整理。
这是王旭昔年居所。
族老王俭来到王严身边:“暂无六弟更进一步行踪的相关消息。”
王严轻轻颔首:“辛苦三弟南下走一趟,有确切消息后报与我知,我会即刻动身赶去同你们汇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俭应诺:“是,大兄。”
他正要告辞,族长王严忽然又吩咐道:“着七郎和你们一同去。”
王俭若有所思:“七郎么……”
七郎名王不久,乃琅琊王氏一族新生代最杰出的子弟之一。
只是近年来,琅琊王氏宗族内部生出些争论,王不久算是风头浪尖上的人物。
“嗯,七郎和你们同去。”族长王严言道。
王俭:“是,大兄。”
“有六叔的消息了么?”王不久自己正准备出门,这时得了吩咐,便即改变主意。
王俭问道:“七郎准备外出?”
王不久:“原打算去拜会一下大唐人间来的方祭酒,不过眼下还是寻找六叔的事要紧。”
王俭深深看对方一眼,徐徐点头:“嗯,我们尽快动身出发。”
王旭重现人世,一直没有主动联络琅琊王氏,叫王俭等人心下叹息。
…………………
化身为东阳山人王旭的雷俊,一路顺水而行。
通过苗峰、王嘉楠等人,足以将王旭重新出山的消息传出去。
纪川虽在,眼下雷俊却不方便与之叙旧,唯有待将来再说。
凭浩然玄圭和王旭留在旭日弓中的气息念头,雷俊当前仿冒他,大面上可以不露破绽。
至于往昔一些熟人,真正和王旭走得近的友人,大部分乃俗世中人,他平日里反而同修行者很少直接来往。
如今多年过去,王旭昔日友人基本都已作古。
至于琅琊王氏及其他人,雷俊亦无心与之深谈。
这一遭选择主动现身打草惊蛇,雷俊的主要目标同样不是他们。
玉清周天法镜高悬,镜光观览四方预先查知。
真要是雷俊不想见的人,自然见不到他。
至于同人交手,也无大碍。
儒家经学修士的家国天下同道家符箓派修士的神庭宇宙,虽然有不小分别,但在雷俊有行为之下,借助浩然玄圭相助,同样不会有大破绽。
一般而言,道家神庭宇宙外放后,仿佛独自开辟一方小型的天地宇宙,内外相隔下近乎完全封闭。
儒家修士的家国天下,则更接近于半开放状态。
同样开辟一方独立天地,但与敌斗法交锋之际,并不一定完全封闭,而是更多作为大儒背后依托,共同迎战来自外界真实天地的敌人。
论及摄拿对手和封锁对手,经学修士的家国天下不及道家神庭宇宙外放之能,好处则在于对修士本身消耗较小。
道家符箓派高手外放神庭宇宙或者大乘道景,一直以来都消耗非常剧烈。
如果不是符箓派传承惯常沟通天地借法自然,便是自身法力如雷俊、唐晓棠这般雄浑,也难以长时间维持。
雷俊悟性之高非比寻常,对自身大乘道景亦掌控入微。
故而他可以仿冒经学修士的家国天下,令自身大乘道景玄黄宇宙也呈现对外半开放状态。
当然,想要以假乱真,最重要的基础还是浩然玄圭。
此宝将雷俊的道家法力转为儒家文华浩然气,在此基础上,雷俊更进一步操作,才让大乘道景完全变了模样,仿佛青山碧水,专门等着苗峰他们一头扎进来。
当然,劈死那些大空寺传人的雷霆,是雷俊自己的雷法,经由浩然玄圭掩饰后所发。
他没本事念两句诗就能招风引雷。
此方世界儒家修士修行施法的根本,都在于文华才气或者说文华浩然气。
儒家咏诵一脉修行者以此为根基,沟通天地自然从而获得种种神妙。
咏诵的诗词歌赋,倒是并不一定必须是自己所做。
但能否发挥出威力,就要看自身文华才气与天赋才情了。
人的才华可以支撑他本身做出不逊色于前辈名篇的诗歌文章,那么他咏诵前人名篇名句,便显出应有威力。
如果其人文华才气大大逊色于原作者,那么即便将前人诗篇倒背如流,能引动的天地自然灵气仍将极为有限,自然便显不出名篇应有的威力。
那么,如果咏诵之人本身在这方面没有半点建树,那无需多言,就只是单纯的咏诵了。
比如,眼下的雷天师,想当个文抄公,没那个文采,基本也就是想想了。
总算他于修道一途悟性过人,儒家咏诵和道家符箓又都是注重沟通天地自然之法,所以在浩然玄圭帮助下,他能装得似模似样。
家国天下中,以咏诵之雷劈死大空寺妖僧,文华浩然气激荡。
落在外人眼中,便是同时兼备儒家经学和咏诵两脉传承的高超造诣,从而坐实东阳山人王旭的身份。
“不过,也要悠着点来……”雷俊检查了一下自己的浩然玄圭。
他本人法力充沛,修持阴阳无极星煌后,法力恢复亦快。
但将道家法力转化为儒家文华浩然气,则完全通过浩然玄圭。
这个转化过程,或者说浩然玄圭,是有极限的。
如果用力过猛,要么是毁了浩然玄圭,要么就是道家法力露馅。
所幸,先前露面时,已经做了些铺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阳先生这么多年一直不露面,音讯全无,忙什么去了?
答曰,养伤。
眼下虽然重新出山,但出关早了,未尽全功,所以伤势未愈。
只是可能委屈蜀山派苗长老背一阵子黑锅。
“我算算,还有哪些大儒手段,我仿起来有难度……”雷俊心中琢磨。
首先便是九重天咏诵大儒的诗词化境,尤其是到九重天三层境界开始超然物外,同经学家国天下和道家神庭宇宙差别很大。
包括在大汉人间还未诞生的理学在内,儒家几脉修行,九重天境界皆称平天下。
经学有五经,咏诵则有五化。
同此前咏诵七重天入神境界至八重天出神境界一脉相承。
故而咏诵大儒步入九重天,又称出神入化,这也是一般而言对儒家咏诵九重天一层境界的称呼。
臻至出神入化之境,得诗词化境,最显着的能力便是几乎不再被隔绝天地之能所限制。
甚至化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周转对手的神通法力为己用。
似雷俊先前在异族汗国人间交过手的大儒梁卓,便是如此。
咏诵平天下第二化,称俯仰自然,最大特点可同时维系多个诗词化境,长久影响周围天地自然。
而到了第三化,称超然物外。
臻至这个境界,化境主人得以由实入虚,置身化境之中,甚至可以强行摄拿部分对手的神魂进入自身化境,迫使对手神魂和肉身短暂分离。
这对雷俊的大乘道景来说,就有些不友好了。
让他整个把对方拖进去,简单。
单独攻击对方神魂,简单。
强行分离对方神魂和肉身,单独摄拿神魂入大乘道景,这就难了。
还是伤势未愈这个幌子比较好用……
雷俊化身东阳山人,一边琢磨,一边顺水而下,经由洞庭大泽,转向大江,一路上时不时现身,总有相关消息陆续传出。
玉清周天法镜映照下,周围来来往往之人,明显增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