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设战略遏制大企业病 瞅时机大赚米国美金 (2 / 2)
凤鸣书屋mfshuwu.com
即便如此,3月14日,三大评级公司几乎同时下调了贝尔斯登的评级,当天贝尔斯登的股价大跌47%。
袁旭一直在关注着米国那边的情况,操盘的团队也已经早早赶了过去就绪了,就在3月14日,贝尔斯登的股价再次大跌,股价已经来到了1美金,市场抛单不断。
袁旭却在此时要求团队全力扫货,贝尔斯登的股票,有多少扫多少,虽然团队中的专家们认为此时扫货贝尔斯登风险极大,但是在袁旭的严令之下,依然忠实的执行了老板的指令,5亿美金很快就消耗殆尽,并没有给贝尔斯登的股价带来丝毫变化。
袁旭只记得贝尔斯登最后是被JPM收购了,股价飙升十几倍,但是具体时间和价格却是无法确定,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做不到在最低点扫货最高点出货,总归是能保证挣个几倍的利润吧?
与此同时,阿兰老爷子和贝尔斯登的管理层们,在整个周末的工作,就是在为贝尔斯登寻找买家。
找来找去,最终发现,有能力在48小时内敲定交易的,也只有JPM了,原因是JPM是贝尔斯登repo交易的清算行,每天都在评估贝尔斯登的资产价值,对贝尔斯登目前的财务状况是一清二楚。
一直到3月16日周日,JPM才通知米联储,如果米联储愿意提供一些帮助,JPM愿意收购贝尔斯登。
得到消息的米联储当然不敢怠慢,当天就再次动用13(3)条款,成立了一家名为Maiden Lane LLC的SPV。这家SPV中11.5亿美元劣后资本金由JPM出资,米联储提供299.7亿美元优先级贷款,用来收购贝尔斯登账面上一些“问题”资产。如果这些问题资产最终成功出售或变现,那么米联储可以赚取一些利息;但如果损失额度超过11.5亿美元,则米联储将承担信用损失。
周日晚,Maiden Lane设立完毕,JPM正式宣布以2美元/股收购贝尔斯登。实际上,JPM最初出价是4美元/股,但被政府和米联储强行压低至2美元,理由是不希望贝尔斯登的股东获得任何可能带来“道德风险”的收益,更不希望给公众一种政府在“用纳税人的钱救助大型投行股东”的错觉。
但是,在危机爆发前,贝尔斯登的股价是90美元/股。
周一开盘后,得到消息的股票市场给出了最直接的回答,贝尔斯登的股价不断上涨,当天最高上涨至8美元!
袁旭的太平洋投资在8美元高位的时候抛出了近10%的股票,却不料一不小心将股价一下子又打到了7美元,而且还有继续下跌的趋势,唬的袁旭赶紧停止了出货。
这之后的几天,贝尔斯登的股票交易极为频繁,股价在3到6美元之间不断的起起伏伏,此时虽然JPM已经宣布要收购贝尔斯登,但是贝尔斯登的董事会尚未通过出售协议。
拥有贝尔斯登债券和赌贝尔斯登破产的股东开始大量收购股票,希望在董事会中获得更多的投票权。
最终,迫于市场压力和持有较大数量股票的贝尔斯登员工的愤怒,JPM宣布,将股票收购价提高到10美金/股,太平洋投资迅速通过中介交割了全部股票。
作为注册地在国外的公司,按照米国现行的法律,短期资本获利税率等同于个人所得税,按照这个规定,相当于挣到的利润要被扣掉40%!
好在米国有可爱的专业的税务会计,经过毕马威专业同仁的操作,太平洋投资的这次投资获利,最终缴纳的税率变成了5%,当然,还有10%作为服务费交给了这些可爱的同仁们。
再经过一群可爱的专业的财务公司操作资金转移,最后,回到太平洋投资账户上的钱变成了37.8亿美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于最终的收益,虽然有点肉疼,但是,从5亿猛的膨胀到37.8亿,还是给了袁旭巨大的不真实感。
怪不得会有那么多人沉迷于这种金融游戏中不可自拔,自己手下十几万员工,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最终落到手里的净利润才10几个亿,这TM还不够这次在米国折腾仨星期的零头!
米国人民真有钱!
本质上,袁旭挣的是米联储的钱,当然了,米联储做的也是无本的买卖,这点钱钱,印钞厂唰唰个几天就出来了,不过,袁旭还是第一时间就让在米国的操盘团队撤回了国,当然,明面上,回的是斐济。
眼下米国人眼睛正血红的盯着次贷市场呢,虽然贝尔斯登的危机已经解除,市场给出了比较积极的反应,米联储稍微松了一口气,但是,糟糕的是,原油市场开始一路走高,到3月底,原油已经来到了110美元的新高,而且还有继续升高的趋势。
这种情况下,米联储如果继续放松货币政策,则会带来持续的通胀,但是,如果不持续宽松的政策,目前的经济基本面又非常的差,随着时间的推移,米国的经济开始陷入滞涨,标普500一路回调的同时,通胀水平却在不断缓慢上升。
不管是米联储还是JPM,此时都没有精力去管在这场风波中挣的盆满钵满的太平洋投资了,因为随着通胀率的持续攀升,金融业的信贷问题再次加重。
4月份,米国国际集团宣布减记78亿美金,油价则不负众望的继续攀升,银行间的不信任情绪日益增长,市场上资金量持续减少。
这时候的袁旭,心里却是生出了新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