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书屋mfshuwu.com

天渐渐地冷了。

中秋的前一日,海西崖从外头回到了长安城的家。

他这趟外差出得久,几乎将陕西境内几处新粮试种地点都给跑遍了。春天的时候他也是这般,在外头跑上一圈,盯着新粮的耕种。如今秋天到了,他便再跑了一圈,盯着新粮的收割。

虽说各地气候、土地、环境不同,在试种新粮的过程中,曾经出过不少岔子,但幸运的是,大体上没出过什么大差错。今秋新粮收割,产量也颇为喜人。

海西崖回到家后,很是欢喜地告诉家人:“今年新粮试种如此顺利,明后年再多增加几个地点,多试种两年,若是一切顺利,两年后便可以扩大种植了。如此,我的差事便算是圆满完成,回头去见陶侍郎,也能向他交代了。”

马氏尝了尝丈夫带回来的新玉米做成的面,总觉得有些不大习惯:“这新粮的味道也不是难吃,偶尔尝尝鲜挺好的。可若是正经拿它当饭,额怕是受不了。平日里额还是更喜欢吃面,哪怕是吃大米饭也成。这个新粮……”

海西崖笑道:“陶侍郎并未打算让新粮取代原有的粮食,只不过这新粮不挑地,在贫瘠地上也照样能有不错的产出,因此拿来做个补充,以防哪年天时不好,或哪个地方有灾情,粮食收成大减,朝廷赈济未必能及时送到,有这高产的新粮顶上,也不愁军民百姓会饿肚子。”

马氏听得点头:“这倒也是。若真遇上灾年,能不饿死就是菩萨保佑了,能有粮食吃,谁还挑它是面是米还是新粮?况且这新粮也不难吃,不过是磨起来费事些罢了。饿急了的时候,不把它磨细了,只拿水煮熟,也照样能吃。”

海棠在旁笑道:“要是阿奶不习惯吃玉米面做的面条,改日咱们试着做新花样吧?我们可以往玉米面里掺面粉的,也可以拿它做别的点心,不是非得做面条不可。哪怕是不磨成细粉,只吃原粒,也能有很多种做法。咱们多试几个花样出来,包管阿奶吃着欢喜,再也不会嫌弃它了!”

马氏闻言顿时笑了:“额哪里有那个闲心?整日里都有事忙。你若是得闲,你自个儿捣鼓去,别来烦额。”

海棠笑着应了,心里已经迅速列好了一长串清单,预备着要趁今年玉米丰收的机会,将自己知道的玉米食品都尽可能做出来,也好丰富一下家里的食谱。

她又看向祖父海西崖:“爷爷看起来瘦了好些,这趟外差一定很辛苦吧?如今您好不容易回到家了,可得好好歇歇。我给爷爷炖补身的汤水吧?最近我翻书,学会了好几个药膳方子呢!”

马氏也道:“是该好好补补了。老爷从前在肃州时,都不曾黑瘦成如今这模样。回长安后这小一年里好不容易养出来的膘,不到一个月就都没了。老爷也是有年纪的人,何必这样拼?就算立下了天大的功绩,若是把身体熬坏了,又管甚用?!”

海西崖笑着安抚妻子与孙女:“没事儿,我就是晒得黑了些,赶路辛苦,才显得瘦了。如今天气已转冷,我回到长安来,没事就不会再出去了,正好可以歇一歇。你们不必担心我,有多少补汤也只管做来,只是别弄些味道古怪的药膳。我老头子可受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