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书屋mfshuwu.com

新帝新气象。

本来李世民想给李渊点面子, 虽然十二月登基,还是想再过一年才改元。

这次李渊主动让步,让李世民改元。

民意都沸腾成这样了, 还是顺着民意更好。李渊都已经当太上皇了, 也不再计较这些虚名。

李玄霸悄悄和李世民说, 大概是父亲信了他说的将来后世王朝的皇帝会把他移出开国皇帝队伍的话,所以只想着让大唐多延续点时间,这样父亲的祭祀才会长久一点。

李世民捏着拳头让李玄霸别胡说八道, 父亲既然在做好事,阿玄的嘴就别这么损。

李渊主动要求改元,李世民也只能顺从了。

于是第二年, 李世民仍旧改元“贞观”,广封功臣。

李玄霸终于拿了双亲王的俸禄, 并且得到李世民的提前承诺, 将来他除了世子之外的孩子,儿子都封郡王,女儿都封公主。

李玄霸冷淡地拒绝了李世民给次子封郡王的好意:“臣纵观先代,宗室供养一直是历朝历代的负担。臣的孩子有能者自能出将入相,无能者臣也能教导他养活自己, 无需陛下额外开恩。”

李世民要求再三,都被李玄霸拒绝。

李世民又看向李智云, 李智云当然是三兄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

李智云笑道:“臣与陛下亲近,臣的儿子肯定也与陛下的太子亲近。他们已经近水楼台,若是还不能凭借自己的本事封爵, 那就是他们的本事不足以封爵。三兄曾经说过, 人是守不住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富贵的, 这是祸不是福。”

李世民叹气, 只能收回旨意。

李玄霸和李智云都拒绝了皇帝的额外封赏,原本被李渊大肆分封的宗室纷纷请求降爵削爵。

李世民安抚了一番后,将宗室中有功劳者重新封为郡王,削掉了李渊滥封的宗室远亲晚辈的爵位。

李世民改元第一刀,居然砍在了宗室身上,朝臣嗅到了风雨欲来的味道。

果然不出他们所料,李世民砍了宗室的待遇之后,他的心腹大臣又站出来,请求削减自己和子嗣身上过多荫官。

他们的理由各式各样,有说自己的功劳不足以让子孙封这么多荫官,有说让子孙躺在祖辈的功劳簿上有背家风,有拿着李智云转述的李玄霸的“人守不住能力范围外的富贵”当借口……

于是李世民改元后第二刀,是砍了自己麾下心腹的待遇。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后族长孙氏。

长孙氏不仅是李世民的后族,也是李世民开国的功臣家族。长孙晟不仅是李世民的丈人,也是李世民的老师,被封魏国公;长孙无忌不仅是李世民的妻兄,也是李世民的心腹爱将,被封赵国公。长孙氏一门双国公,实至名归。

长孙晟从西域归来后,亲自带领宗族中的长者,请求李世民不要过分厚待长孙家族。

“我长孙氏乃是有能有功,才能列为开国功臣。若陛下过分厚待长孙氏,后世史书会更注重长孙氏外戚的身份,忽略长孙氏的功劳。”

李世民拒绝,居然中途退朝。

长孙无忌扶着长孙晟站在宫门前不肯离开,长孙皇后也不断恳求。

之后李世民忍无可忍地把长孙无忌和李玄霸揍了一顿,路过的李智云都不小心挨了二哥几脚,才委屈同意。

他同意的时候,都当着朝臣们哭了,说“朕的弟弟不肯接受朕的好意,朕的丈人和妻兄也不肯接受朕的好意,朕的好意就这么烫手?”。

魏徵当众给李世民怼了回去:“晋王、楚王殿下爱重陛下,爱重大唐的江山,以身作则杜绝过分供养宗室的弊端;魏公和赵公为家族清誉着想,也为后世外戚立规矩。他们皆对陛下和大唐忠心耿耿,陛下不但不感动,还责怪他们不肯接受陛下的好意,甚至对晋王殿下和赵公拳脚相加,这岂是为君之道?!”

李世民的眼泪都被魏徵怼得快倒流了。

他拳头捏得嘎吱嘎吱响。

魏玄成这老匹夫,明明很了解朕和阿玄,难道不知道朕为何难过?朕是想削宗室削功勋,但不想削阿玄和观音婢家族的待遇!一点都不想!

群臣都知道皇帝不想,也都对皇帝的痛苦委屈很理解,所以都哄着李世民。

特别是房乔和杜如晦,提及李世民的几位老师,他们要带头要求削减待遇,知道李世民心里不高兴,哄哭泣的李世民和哄孙子似的。

就魏徵这人头铁。

你委屈什么!真的委屈的人不仅没有出来说委屈,还被你揍了!

李世民脸色铁青,气得牙齿都要咬碎了。

见李世民脸色大变,魏徵又语气缓和道:“正因为陛下对晋王殿下和赵公亲近,晋王殿下和赵公才更想为陛下解忧。若陛下反而因此对晋王殿下和赵公心生间隙,晋王殿下和赵公多难过?”

李世民磨牙:“朕绝不可能因此与阿玄和辅机心生间隙!”

魏徵的语气回归冰冷:“既然陛下知晓晋王殿下和赵公的心意,又何必犹豫?”

李世民:“……”

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快气得从御榻上冲下来了,一边在心底骂李玄霸不厚道,居然不上朝,一边上前打圆场和稀泥:“理智上知道什么是正确,感情上却难以接受,这证明陛下对臣的看重,臣感激涕零。”

有长孙无忌牵头,其余大臣纷纷附和。

魏徵乖乖退回自己的行列,不再撩拨李世民。

李世民深呼吸了好多下,终于把心中气愤压了下去。

这三刀终于砍了下去。中书令房乔、侍中杜如晦、尚书仆射高颎随即上书,对隋朝原本的荫官制度动手。真实目的露出獠牙。

李世民先砍掉了宗室和外戚的待遇,又对自己的心腹下手。其余群臣看出了李世民的决心,也看出了支持李世民官制改革的人数不少,只能不再阻拦。

后世记载,贞观年间帝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将京官和荫官裁剪三分之二。

待京官和勋贵荫官裁剪之后,李世民再对地方官制动手,再顺利不过,无人阻拦。

到谷雨纷纷,仲春将逝的时候,大唐初步官制改革顺利完成。

只要动了第一刀,走了第一步,接下来大唐再改革官制,就几乎没有阻拦。

不过治大国如烹小鲜,李世民大动了一番后,朝堂就平静下来,只重视着夏收夏种,不再有新的朝政变化。

担心李世民频繁动作的朝臣们把写了一半的劝谏文书压在了案下,松了口气。

夏收十分顺利,连受灾的地方都成功度过了青黄不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