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1 / 2)
凤鸣书屋mfshuwu.com
,
刘青静静地看着刘大爷装完逼,才捧着碗对刘二叔笑道:“我还以为二叔能在大牙叔家吃香喝辣呢,爷给大牙叔的那条肉可有一斤好几两啊!现在二叔回得这么晚,家里的肉也吃不到了。”
刘二叔笑呵呵瞥了刘青一眼,道:“二叔还不知道么,那些肉全被你这个丫头吃掉了罢?”
刘大爷和蒋氏也凑趣道:“那可不,论起吃的,谁比得比我们家青青能吃?”
“爷奶这话可说错了,二哥比我厉害多了呢。”刘青笑盈盈的看向埋头吃饭的刘延林,“方才二叔回来时,咱们都在说话,最后一块肉就是被二哥眼明手快给夹走的。”
埋头苦吃的刘延林忽然被点名,顿时一脸懵逼的抬头看着刘青,估计还找不着状态。
正好刘二叔端了碗经过他旁边,不由分说的在刘延林头上拍了一下,笑骂道:“还真是亲儿子啊,一块肉都不给你老子留!”
笑闹过后,众人又端着碗继续吃饭,刘青今儿因为午饭吃得晚,吃完便没有休息,直接去了隔壁学习,并不知道在她走后,刘家人又召集起来开了个会。
今儿轮到安氏做家务,等安氏把东西都收拾好时,刘大爷把还腻在堂屋的孩子们都赶回他们屋子,留下几个儿子媳妇谈了点正事。
“今儿我们去六阳镇卖鸡蛋,是很顺利的的,原来他们镇上也听说过咱们家卖茶叶蛋的事,都想尝尝鲜,我们带的两百个茶叶蛋,没一会儿便卖光了,好多人拉着我说问下次集会去不去,要多带一点茶叶蛋去买。”刘大爷说着话的时候,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容,语气也是难得的轻快,“所以我估摸着,往后每次六阳镇的集会咱们别错过了,生意未必比咱们镇上的差。”
刘大爷的话刚刚落音,蒋氏又迫不及待的补充道,“不仅是六阳镇,还有前头的流砂镇和江边镇,听说他们那儿也比较富裕,几个茶叶蛋还是吃得起的,再往里头就不必去了,太偏僻,赶车不方便不说,他们估计也没那个闲钱买茶叶蛋吃。”
刘青听过一句俗语,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开放的时候这标语打得满世界都是,可见地理位置和交通的重要性,到了这个时代,仍然脱离不了这个规律。
以他们江州县为例,江州正处于江南一带。时人皆知,江南多是鱼米之乡,百姓生活富足,是难得的安居乐业之地。
也的确是如此,江州县虽然只是江南一带最不起眼的小县城,这里的百姓生活还算安详平和,老天愿意赏饭吃,交完沉重的赋税,顶多就是手头拮据,但至少够全家人填饱肚子,因此很少听到有人饿死的例子。
但这只是大范围的景象,任何地方,有富足的人家,自然也有穷苦的百姓,这个年代农民的贫富差距不显,真正有差距的是地域,要么大家都有饭吃,要么一个城的百姓皆穷苦。
城镇底下的乡村,差距自然也就大了。
金桥镇离江州县不远不近,位于中间的位置,百姓生活还算说得过去。而蒋氏刚刚点名的那几个镇子,却是一个比一个靠近江州城,那附近的百姓,生活比他们这儿还要好上许多,这是大家伙都知道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大爷他们才第一站选择了金桥镇。
他们今儿去六阳镇卖茶叶蛋,明明是第一次去,那镇上的却比他们金桥镇的人买东西还爽快,虽然刘大爷说他们早有耳闻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也是他们不缺钱。
如今金桥镇顺利打开了市场,刘大爷更加信心满满,宣布道:“后日就是流砂镇的集会,这次咱们带四百个鸡蛋去试试。”
因为前面听到刘大爷说在六阳镇卖得很顺利,有这事做铺垫,刘大爷宣布去流砂镇的事,大家也就不惊讶了,安氏笑道:“那敢情好,这样卖下去,咱们村里的人都不用去镇上卖鸡蛋,全部卖给咱们就好了。”
早在金桥镇的茶叶蛋生意稳定后,刘家就固定在村子里收鸡蛋了,不用跑去镇上卖鸡蛋,落水村的人也乐得省事。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们在镇上卖鸡蛋,因为没有固定的市场,价格往往不稳定,好的时候两个鸡蛋能卖到一文钱,不好的时候,三个鸡蛋一文钱也要卖,毕竟家里攒这么多鸡蛋舍不得吃,就是为了换几个钱贴补家用。
还有人没耐心去找买家,直接拿鸡蛋去店里换油盐,那些铺子的掌柜和活计全是人精,普通人到他们手里可讨不着好,根本不用想等价交换了,往往贱卖得更厉害。
至少刘家人厚道,说好的一文钱两个鸡蛋,便不会随便改动价格,周围的邻居家里有多少鸡蛋,随时都能送过来。而且不管这鸡蛋现在用不用来煮茶叶蛋去卖,只要他们将鸡蛋送过来,刘家人也不拖欠,及时就付了帐,又省事又省心,大家合作得便十分愉快。
这不,前几日还有那眼光长远的妇人同蒋氏打听,问他们家明年这生意还做不做,要是继续做,她们就打算开春再买个几十只母鸡来下鸡蛋,专门供给他们家,也好给家里多赚点花用。
蒋氏那个时候并没有给她们一个准话,她还觉得自家天天花这个钱鸡蛋,花的太冤枉了,完全可以自己费点劲,多养几十上百只母鸡,也能省下很大一笔成本了。
但今日跟着众人去了趟六阳镇后,蒋氏的眼界也宽了,六阳镇的人买茶叶蛋那爽快的劲,后来见他们鸡蛋不多了,开价三文一个都没人讨价还价,抢着就要买。
单是这样算下来,她卖一个茶叶蛋,抵得上她们养多少只母鸡了?
于是蒋氏也不再去计较那些小成本了,她还等着赚大钱,听到安氏这么一提,便一拍大腿笑道:“老四家的说得是,我还怕她们鸡蛋不够供应呢,这几日我得去跑一趟,叫那些愿意多养些母鸡下蛋的人家,明年就准备起来。”
“这个还不急,等他们瞧见咱们家的鸡蛋卖得多,自然就会有打算了。”刘大爷摆摆手,压下了蒋氏越来越激动的声音,笑道,“我还有一事想跟你们商量,前儿我想着,咱们要是在周围的镇子都卖得出鸡蛋,那就隔三差五需要牛车了,天天问大牙家借也不好,倒不如自家买一头牛用着,往后进城给延宁送吃的也方便。”
说到这里,刘大爷不由叹了口气,道:“若不是老大家的提醒,我还没想到,延宁那孩子在书院也太苦了点,有点钱都攒下来给咱们了,自己舍不得吃好的,这回去看他,比上次还瘦呢,衣裳空荡荡的挂在身上,见了真叫人心疼。”
一听到这话,蒋氏眼眶红了,立时道:“那就买头牛罢,延宁科举在即,咱们也好趁着这时日,替他把身子好好补回来,别到时候考试给累到了。”
倒是李氏,听到公婆话里话外都是为自己儿子才考虑买牛的意思,忍不住道:“买牛倒是无妨,只是怕家里手头紧,就算咱们有了牛车,一个月也去不了几次城里,延宁实在用不上……”
“这个老大家的不必担心。”刘大爷听出了李氏的言外之意,笑道,“别说咱家攒的钱够买好几头牛了,就是延宁这次攒下来给我的钱,也够买头壮牛的。”
“那就买罢。”刘二叔几兄弟笑呵呵的道,“要买就年前买,趁着农闲的时候,咱们把板车打好,过年走亲戚也方便。”
瞧着兄弟几个兴奋的样子,就知道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有车一族都是很体面的事。
“行,你们先把板车做起来,迟早用得上。”刘大爷点头,想了想又道,“现在势头很好,但咱家人手就有些少了,光顾着卖鸡蛋,等时日一长,地里的活肯定干不完。”
“因此我有个想法,老二家的在她娘家待的时日也够长,消停了快一个月,想来也有所反省,现在正是需要人手之际,我想叫人送个信去,让她这几日便回来。就是不知道你们怎么想?”
刘大爷这句话一说出来,众人都没有了声音,且不提刘大爷是不是真心在征求他们的意见,但王氏与他们都是一辈的,要不要她回来这件事,他们实在没有发言权。
只李氏听到这话,不由微微低了头,心里明白公公其实是在问自己呢。
其实上回刘大爷怒气冲冲,态度强硬的要把王氏送回娘家反省,固然是因为王氏踩了他的底线,但也是因为王氏踩到的是李氏和刘青,而李氏和刘青又是刘延宁最关心也最亲近的人,等于李氏间接的踩到了刘延宁——真要被刘延宁知道他娘亲和唯一的亲妹妹,在家里是怎么受这个二婶磋磨排挤的,恐怕这事就没办法善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